市经合办2010工作报告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0-12-25 15:11:44 来源:QTV1



 

今年以来,市经合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和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优化对内开放环境,推进国内合作交流为导向,着力引进知名大企业、大院大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不断完善对口支援机制,主动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努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在引进国内大项目上创新高。积极发挥国内招商的综合、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利用内资大项目的调度、考核和表彰机制,组织协调区市积极开展国内招商活动。坚持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考察重点项目制度,组织开展引进内资大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有力推动了知名国内大企业、科研院所的引进工作。前三季度,全市引进国内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960个,实际到位内资468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服务业内资项目465个,服务业利用内资235亿元,分别占引进内资项目和资金总量的49.36%和55%。组织引导全市新引进重点投资项目42个,完成全年任务的76.4%。预计全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可达500亿元。

(二)围绕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上求突破。通过完善总部经济政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总部企业筹划税源机制建设,组织编制“十二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发展优势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实行总部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总部经济统计测算和预测分析,组织开展总部经济定向招商。前三季度,全市已引进(注册)香港新恒基集团等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10家;已促成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拟在我市投资110亿元,建立入驻2000家以上总部企业的华东地区青岛总部基地项目正式签约。上半年,全市269家大型以上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731.48亿元,占GDP比重28.27%,同比增长34.28%;完成地方税收49.64亿元,同比增长27.63%。预计全年,总部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23%以上,对地方税收贡献度在26%以上。在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十大总部所在城市”排名中,我市位居全国第八位。

(三)围绕支援贫困地区发展,在完善对口支援模式上出成果。一是认真落实中央援藏会议精神,组织协调我市援藏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主动协调我市企业参与援藏建设。二是积极帮扶贵州灾后恢复重建,及时拨付对口支援资金,重点解决取水输水打井等紧急救灾工程需要;全面启动贵州安顺市、铜仁地区22个“开发式扶贫村”建设,重点推动蔬菜、果品、茶叶、畜牧和乡村旅游等致富产业的发展,以增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我市与贵州合作建设“开发式扶贫村”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三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把对口支援三峡与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我市企业在夷陵区投资合作项目进展,已促成投资2亿元的“夷陵区(青岛)工业园”等4个合作建设项目签约实施。四是省内帮扶曹县工作稳步推进,协调落实曹县(青岛)工业园开发建设专项资金,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曹县汇利车辆、丰隆纺织、六和集团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加税收,解决当地就业。五是坚持为对口支援地区开展智力扶贫工作,今年已为对口支援地区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10名。

(四)围绕拓展区域经济合作,在构建互动发展机制上谋双赢。一是成功组织了夏耕市长率团参加的重庆•山东经贸活动以及青岛•重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项目签约投资额达137.3亿元;在“鲁渝相互支援•经济合作展会”上,我市近年来安置重庆移民和企业合作的丰硕成果,得到薄熙来、姜异康、姜大明等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 协调促成青岛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发电等合作项目,签订投资项目合同协议额2.8亿元。同时认真落实中央援疆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我市58家企业参与“第六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达成投资及经贸合作意向26个,投资总额31.71亿元。积极促成我市与开发行加强援疆援藏工作金融合作协议。三是积极参加环渤海区域城市合作交流活动,我市保税港区与德州经济开发区投资15亿元,建立青岛保税港区德州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四是推动与半岛城市群间的合作不断发展。我市与日照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与潍坊市一体化发展步伐逐步深入,启动与德州市战略合作加快实施, 签订23个合作项目的协议金额达106亿元。五是加强与国内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协助河南修武、江苏大丰、成都双流、吉林长春、山西临汾、广西南宁等城市在我市举行招商推介会,组织我市260余家企业参加经贸合作交流活动。

(五)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驻青机构管理和服务上争上游。不断提升对外来企业的服务质量,扎扎实实为投资者办实事,解难题。前三季度,共办理外地驻青机构备案登记15件,年度检验145件,变更11件,注销7件,投资创业纳税落户初审手续60个单位、217人。认真做好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和外来企业投诉求助工作,积极协调青岛鲁能胶南港有限公司等10家外地投资企业纳入直通车服务。加强外来驻青办事机构和企业联系制度,组织驻青企业参政议政,协调邀请烟草研究所、中国雪驰池集团、包头钢铁设计总院、青岛市泉州商会、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5家外地在青投资企业代表列席了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营造了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市国内经济合作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龙头城市相比,我市在转变发展观念、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工作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利用内资结构还不够优化,现代服务业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比重偏低;三是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还不够多;四是国内经济合作在半岛城市群中的拉动作用不够突出;五是国内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主要措施

——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通过加快实施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发展战略,在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的同时,引导产业向内陆城市梯次转移,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国内经济合作交流新格局,增创半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新优势,为推动青岛新一轮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做出新贡献。

——主要工作措施:

(一)增强责任意识,国内招商引资再创新跨越。以优化内资大项目结构为重点,加大对国内大企业、大院大所的引进力度,推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项目定向招商。以引进国内大企业对外合作优势为依托,着力促进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中中外”招商。通过加强重点项目协调促进和跟踪责任制,力争年度实际引进内资589亿元,增长15%以上,使引进国内大项目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二)创新发展战略,总部经济发展再创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总部筹划税源机制建设,大力发展重点产业总部经济,不断完善现有总部商务楼宇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加快建设优势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力争引进10家以上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力争总部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和地方税收贡献比重同比提升一个百分点以上,使总部经济成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三)加强统筹协调,对口支援模式再创新发展。积极开展经济、干部、人才、科技援藏工作,促进日喀则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贵州省开发式扶贫村建设,实现建设数量不低于上一年度;加快建设三峡夷陵区移民安置公益项目,推动经济合作项目协调发展;加快实施曹县(青岛)工业园开发建设,为入驻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坚持做好智力对口支援,加大人力资源培训力度;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北川地震灾区及帮扶博兴等项工作。

(四)推进互利双赢,拓展区域合作再创新优势。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战略实施,引导我市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合作发展共赢。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合作联系机制,推动多领域合作互动发展。完善半岛城市群产业区域分工合作机制,促进与日照、潍坊、德州等城市合作深化发展。

(五)强化服务理念,为外来企业服务再创新水平。对来青投资创业纳税落户初审提供便捷服务,引导驻青企业增资扩股或投资新项目。不断完善的投诉求助受理服务体系,努力降低国内经济合作的行政、商务成本,力争投诉率稳定在5‰以内,处结率达到95%以上,营造和谐的“亲商、安商、富商”发展环境。

标识:市经合办 述职 三民活动

相关内容

本周热点新闻TOP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ICP:鲁B2-20071024号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岛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