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海洋与渔业局2010工作报告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0-12-25 15:05:33 来源:QTV1



 

今年以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紧紧围绕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部署,坚持“护海兴渔”工作理念,着力推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区建设。预计全年完成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7%;水产品产量115万吨,增长4.5%;实现水产品产值115亿元,增长9.5%;渔业经济总产值365亿元,增长8%;渔民人均纯收入13800元,增长8%。渔业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二位。

一、创新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提高海洋服务保障水平,积极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好海洋部门作用,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一是加强海洋重大专题研究。按照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框架和意见分工,编制了区域用海规划、“十二五”海洋渔业发展规划、胶州湾围填海控制规模等海洋专项规划,深入开展论证谋划,落实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加快实施推进。二是科学利用海域资源。积极对接蓝色经济区的政策和项目,强化海域使用综合论证,依法受理、审查董家口、凤凰岛、唐岛湾等项目用海,优先保障全市重点涉海项目建设用海,促进海域资源整合和海洋产业升级。三是强化海洋管理基础支撑。建设了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了沿海6区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告审查,积极推进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启动实施了沿海区市监控中心建设。四是规范海域审批管理。加强国家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建设与推广,对用海项目组织实施勘测核实,确保海域使用权证书年审率、海域使用金征收率、海域使用确权发证率均达到100%。

二、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加快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全面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调发展。一是大力推进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整治。完成了《胶州湾海洋环境保护研究》,启动了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快胶州湾滨海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海洋公园,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认真宣传贯彻实施《海岛保护法》,拟定了《青岛市无居民海岛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二是切实抓好以浒苔应对处置为重点的海洋防灾减灾。年初,我市发生几十年不遇的海冰灾害,深入开展海冰灾害防范工作,分头组织救灾指导,争取和落实国家救助资金200万元。针对6月黄海中部发生的大面积浒苔,迅速启动海上监测监控,做好应急监测信息报送,及时报请启动四级、三级应急响应。按照“主动出击、拦截打捞”的思路,研究制定海上处置工作方案,加强海域应对处置协调组织,调集66艘大马力渔船组建应急船队,打捞重点海域漂浮浒苔,加大渔业生产防灾减灾指导,切实做好浒苔应对处置工作。三是积极做好海洋公益服务。继续建立健全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开展了近海海域6个专项监测,编制发布了2009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坚持在电视台播报《海洋预报》节目。积极开展了“海洋宣传日”主题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海洋意识。高质量完成克里伯帆船赛海上服务保障工作,为海上重大活动提供水文预报和海上保障服务。

三、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增强渔业产出效益,现代渔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着力建设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一是调整发展水产养殖业。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方向,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池塘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深海网箱养殖,集中规划建设了10处渔业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连片改造养殖池塘3500亩,全市标准化池塘养殖达到4.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对虾养殖突破10万亩。二是大力发展资源增殖业。以组织实施市人大《关于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的议案》(7号议案)为契机,大力推进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继续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积极开展水产苗种认购,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虾、梭子蟹、牙鲆、梭鱼等优势品种放流力度,共争取各级资金1400多万元,完成放流数量6亿单位,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0%。三是优化发展海洋捕捞业。推进渔船报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组织实施渔船网具标准化改造,积极调整近海捕捞结构和作业方式,全年压减渔船功率1106千瓦。推进渔船“拆旧建新、并小建大”,加快大马力渔船的更新改造和建设,新建完成150马力以上渔船120艘。四是稳定发展水产加工业。重点扶持海参、对虾、贝类、大宗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水产品宣传促销和推介力度,组织企业参加渔业品牌推介会、农产品交易会,引导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前10个月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 11.6亿美元,预计全年完成13.8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

四、加快渔业基础建设,强化渔业资源管理,全力提高海洋与渔业支撑保障能力。坚持“服务渔业、服务渔民”的宗旨,争取加大基础投入,提高渔业资源管护能力,不断改善渔业支撑保障条件。一是推进品牌渔业建设。大力开展水产苗种和养殖生产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水产品产地抽检392批次,水产品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组织了“青岛市十大渔业品牌”、“青岛市十佳水产养殖(加工)品牌”评选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青岛市当地优势水产品品牌。二是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认真组织渔民科技培训计划,大力实施科技兴渔“双十工程”和科技入户“双百行动”,积极推广10个主导品种和10项先进技术,遴选100名科技指导员和100个科技示范户,加快渔业科技成果向企业、渔区转化。三是强化渔政管理。全面落实了2010年全市伏季休渔管理工作,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工作措施,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今年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加强渔船年审工作,规范捕捞许可管理,共年审渔船5211艘,年审功率15万千瓦,实现年审率100%。四是实施平安渔业工程。加快海上安全装备工程实施,投资400万元为全市6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了AIS防碰撞系统装备,为40马力以上渔船配备了新型渔用对讲机。认真落实渔业燃油补贴政策,向渔民发放补贴资金6851万元,已累计发放5亿元。大力落实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全市渔民入保率达95%,人均投保额度达到20万元,居全国领先水平。

五、完善海洋与渔业法规,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依法管海、依法护渔”,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行政执法,全面提升海洋管护能力。一是加强海洋监察执法。组织开展“海盾”、“碧海”、“蓝箭”等专项执法行动,从严查处海砂资源盗采、违法违规围填海、破坏海洋自然保护区、无居民海岛等案件,共查处海洋违法行为19起。稳妥推进前海一线综合整治,同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维护前海一线正常秩序。二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结合“护渔”专项行动,加强对“三无”渔船的督促检查,加大非法渔具监督管理,全年查处违规渔船206艘次。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对全市400多家苗种生产单位进行了检查,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

今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海洋管理和发展现代渔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依法管海用海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扩大,海洋与渔业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突出科学管海护海和现代渔业发展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海洋行政执法效能,加快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区,为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

标识:市海洋与渔业局 述职 工作报告

相关内容

本周热点新闻TOP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ICP:鲁B2-20071024号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岛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