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委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思路,开拓进取,积极作为,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体汇报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抓农业生产,努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面对去冬今春持续低温和八九月份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不利影响,我们突出抓好政策落实和科技服务,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农业生产明显好于预期。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51.4万吨,是历史第二个丰收年;蔬菜总产670万吨,同比增长3.9%。一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市共落实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5.02亿元,农民人均103元。全面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小麦、玉米、能繁母猪和奶牛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共赔付农民因灾损失2383万元。二是突出抓好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增产潜力。在全市实施了“百村千户科技行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全面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小麦、玉米实现良种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达到400万亩,积极开展粮油高产攻关,创建万亩高产示范方27个,小麦、玉米、花生单产分别达到604公斤、666公斤、398公斤。进一步完善“12316”服务热线,开通了“农业专家在线”栏目,日均答复农民生产难题20余个。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实用技术等丰富多样的农民培训,全年累计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
二、持之以恒地抓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918元,同比增长14.4%。一是鼓励发展高效高质农业。全面实施百万亩花生和百万亩果茶示范区建设,建成11万亩花生良种繁育基地、4个果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10个标准果园、10个精品茶园,花生良种化和果茶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重点扶持规模50个以上的设施蔬菜小区,全市新增设施蔬菜1.5万亩。扶持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农业示范园区达到44个。二是加快发展“一村一品”。 围绕菜果茶、畜禽水产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480个。三是积极鼓励农民创业。争取市财政资金1000万元,采取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扶持农民开展创业增收,全市已发放贷款4.5亿元,累计扶持2.3万名农民自主创业。
三、毫不放松地抓质量监管,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抓好投入品监管、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农业部对37个大中城市的例行检测中,蔬菜合格率达到96.2%,其中基地蔬菜产品合格率100%。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坚持实行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经营制度,严管农资市场,全市累计查缴国家禁用限用高毒农药883公斤,严控禁用限用高毒农药流入市场。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新增地方农业质量标准12项、生产技术规程15项,分别累计达到97项、197项,基本覆盖了粮油、瓜菜、果茶等主要农产品。按照“基地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检测制度化、产品无害化”的要求,全市建设“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40处,农业标准化示范带动面积达到210万亩。三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组织开展了全市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评选活动,评出青岛市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30个名特优农产品,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积极鼓励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达到27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4个。
四、坚持不懈地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集中力量抓了三件事:一是继续实施农村“五化”工程。重点支持1097个村庄开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全市累计有5508个村庄达到“五化”标准,占总村数的91.5%以上。二是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7025万元,按照“板块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对24万亩中低产田实施水田路林综合治理,全部建成稳产高产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沼气。按照集中连片建设和管护服务一起抓的思路,建设了50个“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示范村、惠及7400户,配套建设78个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五、积极稳妥地抓改革,努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一是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积极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扶持了20家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百亩以上的家庭农场达到310家,全市土地流转达到48.7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等“四化”合作社创建活动,对40家示范合作社进行了扶持,促进了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225家,较去年增加1800家,带动农户30万户。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争取国家产业化项目资金2188万元,重点扶持36个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整体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70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900万吨,1-10月份,农产品出口达到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四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重点对5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了市场的服务和交易能力。成功举办2010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交易会首次由农业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实际成交额达到5.6亿元,已发展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展会。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科技、信息、市场等服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不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未缩小。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标识:市农委 述职 三民活动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