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全监管局2010工作报告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0-12-25 22:30:19 来源:QTV



 

2010年,市安全监管局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大局,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有序开展春夏秋冬四次集中行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1-10月份,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7.5%,死亡人数下降8.8%,较大事故起数下降40.0%,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实现了“三降一杜绝”的基本目标,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重点深化,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将全市178个镇街、6684个村居、20多万家企业全部纳入监管网格,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三大功能同步运行,隐患排查、执法检查、事故报告、应急处置均通过平台运转,组织领导、安全承诺、风险控制、社会动员、绩效评价等作用得以显现。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开始步入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阶段。

二是本质优化,积极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坚持存量抓升级,增量提门槛,借助科技手段,从源头上优化监管环境。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发展。制定《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从行业布局、市场准入、安全科技等方面促进化工行业规范发展。在机械、建材、等15个行业的1418家企业中,开展企业标准化达标活动。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抓整改、D级停产停业整顿的要求,实行差异化监管,引导企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保持自我约束和持续改进状态。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安排600多万元对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对25家化工企业进行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技术改造,对186户液氨使用单位进行技术升级,对1960台建设施工塔吊安装防倾翻监控仪,推广应用防火型临建板房、智能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和渔船自动识别防避碰系统,用先进适用技术保障安全生产。

三是科学治理,有效消除事故隐患。督促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职责,形成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牵头对10处重大隐患和17个道路交通危险路段进行挂牌督办,督促各区市对104项隐患进行了重点整治。采取企业自查、行业检查、政府督查等形式,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设项目“三同时”、工程外包、出租厂房、工业园区、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等进行监督检查。上海大火发生后,立即组织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普查,以高层楼宇消防安全为重点,深入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2万家,查处非法违法行为1.5万个,排查重大隐患437项,取缔无照经营3945户,有力地维护了生产安全秩序。

四是文化引领,深入开展全员安全素质培训。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面向外来务工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岛城行”等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成立安全生产讲师团、安全生产服务队,深入企业、工地宣传安全知识。全年共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9307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4847人次,执法人员800多人次,对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五是强基固本,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在全市深入开展“七创建一争当”活动。七创建即:创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先进区市、安全生产先进镇街、安全标准化示范工业园区、安全社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生产安全先进班组和安监执法示范队伍。一争当即:向全国安监系统先进典型、我市优秀共产党员李适同志学习,在全市安监系统深入开展争当“安全发展忠诚卫士”活动,创建“五型”团队,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全面提升安监系统的执法、服务、装备和队伍建设水平。

六是流程再造,着力提高履职能力。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理顺关系,优化流程,将行政审批、事故调查和监督监察相对分离,将行政许可、行政备案的各个环节,全部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做到全程网上公示、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监控,实现了行政监管的良性互动和有效制衡。以听取基层声音、解决基层难题、落实基层责任为重点,开展深入基层抓落实活动。全局同志组成30个“基层挂点工作组”,深入五市七区定点联系86个镇街和2个功能区,与当地政府、社区、村居和基层企业直面交流,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回顾全年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企业主体责任还没有全面落实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安全技能仍有较大差距,企业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部分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依法治安力度不够。

2011年,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为主线,以网格化为统领,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水平,以标准化为载体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精细化为保障进一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以信息化为手段进一步提高精准防控能力,以社会化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公共安全治理结构,切实担负起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

标识:市安全监管局 工作报告 三民活动

相关内容

本周热点新闻TOP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ICP:鲁B2-20071024号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岛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