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运行取得新发展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在人大、政协、纪委和各民主党派的重视支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面推进食品药品民生工程,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在奥帆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后,2010年被评选为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先进集体。
一、全面加强基本药物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的重大决策。我局把加强基本药物监管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落实七项工作举措,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一是提升标准,加强源头监管。根据国家和省基本药物目录,对全市339个基本药物品种严格进行了标准审查,并按照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全部纳入提升标准监督实施。二是加强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监管。对全市13家符合标准生产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全面开展基本药物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三是加强基本药物流通配送监管。与全市53家经营配送基本药物的药品批发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进行专项检查,并率先开展了基本药物配送现代物流试点工作。四是对全市基本药物生产品种实行全覆盖监督抽验,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制定的抽验计划。五是对基本药物实施全品种电子监管。规划实施两期工程,目前已经做好全部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国家要求从2011年3月起,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电子监管码管理,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追溯和保障体系。六是建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专家委员会,加强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目前正在一边申报批准,一边抓紧组建,在全市建立三级一万多个监测站点。七是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市十二区市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实施率达100%;全市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全程监管,质量安全有保障;基本药物总体价格水平降低三分之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二、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顿,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全面加强专项整治,构建药品安全六道防线。全面落实八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构筑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医疗器械、进出口监管六道安全防线。药品研制环节,以提升标准为重点,全面推行实施2010版《中国药典》,开展专项检查。严格药品注册现场核查,推进药品再注册,健全专家评审公示制度。全年专家评审公示事项584项。药品生产环节,以严格监控高风险生产企业为重点,在前期全部检查41家药品生产企业883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基础上,严格换发生产许可证,在所有生产企业全面落实驻厂监督、质量受权人制度,严格检查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高风险药品生产隐患整改工作。药品流通环节,严格检查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按照GSP标准跟踪检查药品经营企业3000多家次。严格开展《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对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责令整改136家,不予换证77家。全年开展了十次专项行动,规范整顿了非药品冒充药品、中药注射剂、生物血液制品、疫苗和高风险药品等重点工作,全面规范整顿了药品市场秩序。药品使用环节,全面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对全市670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整顿规范,提高了安全用药水平。医疗器械环节,重点检查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开展了义齿、温疗床、医用氧等专项检查。进出口环节,严格实行电子备案管理,保障青岛口岸药品进出口质量安全。全年检查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单位15200多家,责令整改310家,立案查处177起,有效净化了药械市场。全市全年未发生药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认真履行餐饮服务监管等新职能。根据机构改革方案,我局开始承接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职能,预计十二月份十二区市职能划转到位。我局在确定职能划转后,立即主动研究制定加强监管工作意见,对整顿规范全市餐饮市场制定落实八项新举措。一是全面组织开展餐饮市场专项整治,坚决防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开展六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顿规范学校、建筑工地集体食堂、旅游景区和“小餐饮”单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8310人次,检查餐饮单位28155家,责令整改4764起,取缔无证经营510家。二是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三是加强高风险餐饮食品监督抽验工作。全市首次组织完成餐饮服务食品抽验工作,积极整改,消除隐患。四是加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推行风险管理和网格化监管。建立健全市、区(市)两级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圆满完成全市157次重大政治接待和国内外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任务,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五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六是加强社会监督,营造安全发展和谐氛围。七是设立9600111举报投诉公开电话,及时查处投诉举报和办理各类意见建议。八是开展了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专项检查和查处涉嫌假冒保健食品等执法检查活动。
三、加强科学监管,全面推进食品药品民生工程。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局以保障民生为中心,坚持执法为民,加强科学监管,全面推进食品药品民生工程。第一,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全面落实责任体系和评价体系。与十二区市政府和23个市直部门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纳入各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全市食品药品企业向社会作出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严格落实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全面推进监管体制调整和机构改革。加强基层和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建设,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经市政府批准,加快推进口岸药检所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第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以创建100条特色示范街带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打造“食在青岛最安全”城市名片和“青岛药、放心药”品牌体系。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2个区市、139个示范镇(街道)和100条示范街积极参加创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制有效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逐步改善,强化了农村和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第三,推进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监管法规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促进监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推进监管模式创新。大力推行风险管理、网格化监管、分级分类监管和电子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施全市药品电子监管网建设118工程(一个核心平台、一个基础网络、八项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消费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监控,实现来源可查、流向可溯、数量可计、质量可控。第四,推进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对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引进、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全市食品医药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市食品医药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有36家药品生产企业153个剂型(车间)通过GMP认证。黄海制药公司快速发展,缓控释制剂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73%。华仁药业公司今年8月份在深交所创业版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生产规模亚洲最大的非PVC软包装生产企业。
四、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全面履行新职能、树立新形象、实现新作为。 一是加强科学监管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加强自身建设、深化科学监管”主题活动,开展从严管理干部治理庸懒行为工作,强化科学监管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系统创新能力、监管能力、保障能力。
二是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深化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规范行政审批,对审批认证等重点环节全程公开。依法办理各类许可事项2696项,规定时限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满意率100%。狠抓作风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多种形式接受社会监督,多种渠道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努力改进工作。
三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活动,在行政审批大厅、稽查执法岗位率先推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加强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十条禁令”,实行全员廉政承诺,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监管行为,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监管队伍。黄岛分局“丹心护民生”被评为市廉政文化品牌,崂山分局被评为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单位。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重点工作措施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药品安全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我国现阶段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我国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同样遇到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我市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在全省最多,餐饮企业量大面广,食品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在全国同类城市最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和基层安全保障体系仍然比较薄弱,技术监督能力不足,监管任务十分繁重,监管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制定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十二五”规划,要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宝贵意见,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八个体系建设,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深化示范创建活动,促进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学监管能力建设,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食品药品民生工程,努力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
标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工作报告 三民活动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
时间: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