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2010工作报告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0-12-25 22:36:24 来源:QTV



 

2010年,市工商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大局,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努力提高服务发展效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

一、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服务中心工作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主动向市政府报送市场主体运行分析,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对133个重点项目实施“直通车”服务,全程做好新闻出版集团等文化产业转企改制工作,指导186户企业完成二三产业分离,为华仁药业、汉缆股份等企业上市做好登记注册服务,帮助16家外资企业冠中国名称、9家冠省名称,对14家产能落后企业依法办理注销、变更手续,进一步优化了全市产业结构。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6条”意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截止10月底,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1.6万户、28.7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3.7%和23.4%。全国工商系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并推广了我局经验。积极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全省首家外资合伙企业在胶州设立,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83户、农村经纪人1997人。将发展市场主体纳入对区市政府的考核,每月通报情况,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呈现健康稳定发展良好局面。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3.4万,同比增长19%。

帮助企业融资解困。大力推行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和向金融机构推荐诚信文明企业的“三押一推”融资举措,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694件,担保债权总额100.7亿元;动产抵押474件,担保融资58.4亿元;商标权质押3件,担保融资38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帮助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广泛开展“一所多标”活动,帮助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增强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金王”、“九联”等12件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认定数量创历史新高,总数达到34件;111件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总量达到271件,位居全省第一。我市荣获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称号。引导企业加强商标国际注册保护,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举办培训会,全市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同比增长30%。

二、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强化消费维权

加强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广泛开展3•15系列宣传教育,举办名优企业形象和名优商品(服务)展示、绿色惠民周等活动,召开消费热点和十大投诉案例发布会,及时发布商品质量安全警示、消费提示1万多条,引导群众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婚纱摄影、房屋租赁、洗染服务等领域,制定、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从源头上防止“霸王条款”。

畅通12315投诉渠道。加强12315指挥中心建设,接线人员由7人充实至20人,导航时间由20余秒缩至4秒,对未接来电实行主动回拨,定期开展局长、处长在线周,每月举办社会开放日。今年以来,共受理申诉举报5.3万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22条意见,积极倡导“无障碍退换货”和“先行赔付”, 进一步加强消费客服工作,强化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预防并及时、就地化解消费纠纷。今年以来,全市经营者实施无障碍退换货价值994.6万元,先行赔付消费者88.5万元。

提高纠纷处置效能。在全国率先与香港、澳门消费者保护组织建立直通合作机制,消费者在三地产生的消费纠纷,可直接向居住地消费者组织投诉,有效解决了跨区域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做了专题报道。将“10109315”消费投诉中心与全市十余个职能部门进行网络对接,与206家企业建立“网上投诉分流直通车”,联合法院、仲裁委建立消费维权巡回法庭和仲裁庭,提升了消费维权的快速、综合处置能力。

三、把维护市场秩序作为根本职责,全面加强监管执法

切实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从规范化建设入手,建立食品流通许可工作规程,严格审查食品流通企业资格。大力推广食品安全“一票通”监管模式,开发应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切实把好食品入市关。扎实开展节日市场、农村食品市场和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努力保证群众吃得放心。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共抽检食品1045个批次,合格率94.4%。

积极做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以家用电器、建材、服装、儿童玩具等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监测重点商品29大类、375个批次,对检测不合格的企业依法严厉查处。突出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产品定点销售网点监管,指导品牌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对投诉量大的产品实行跟踪调查。迅速展开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傍名牌”等违法行为,查处商标侵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87起。

深入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加大虚假违法广告综合整治力度,与重点媒体负责人行政约谈4次,曝光并责令停止发布虚假违法广告419条。严厉查处以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商业贿赂案件,集中力量打击“两虚一逃”、企业登记违法代理、“黑中介”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取缔“黑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4万起,案值5100余万元。

积极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打防结合,始终保持对传销的高压态势,取缔传销窝点9个;扎实推进“无传销社区(村)”创建工作,提前一年完成省综治委规定目标。坚持疏堵并举,推动建立全市清理无照经营联席会议,查处、取缔无照经营6450户,引导办照1426户。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完善企业、个体户、市场和中介机构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健全信用信息查询和向社会披露制度,公示企业良好、不良信息375条,增强了企业诚信自律意识。

四、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持续改进行业作风

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中层干部轮训、全员练兵和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干部队伍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连续两年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规范基层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我局工作经验在全省工商系统进行了巡回报告。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学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宣化路工商所所长郭静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建功。在全市推广设立以党员个人姓名命名的“红盾社区(村镇)先锋岗”,搭建党员亮身份、践承诺的活动平台。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及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企业网上年检率连续五年达到100%,对2482户大企业、群簇企业进行上门年检,对5190户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网上申报备案,切实降低了企业成本。搭建工商业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服务,食品流通许可、广告经营许可、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等13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狠抓《廉政准则》的学习执行,深入推进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防范管理。建立工商所纪检员由分(市)局统一派驻管理制度,并与派驻工商所实行连带考核,切实发挥了其在廉政建设中的“第一关口”作用。出台治庸治懒28条措施,先后对21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组织14个分(市)局集中面向社会述职述廉,委托中介组织进行问卷调查,增强了政风行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服务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还不够丰富;对新领域、新问题的监管效能还有待提高,食品安全、违法广告、网络市场等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面对新型消费纠纷,我们研究得不够深入,应对措施尚显滞后;个别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有待提高,工作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

对此,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坚持“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方针,积极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强对经济新领域的研究,尽快建立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进职能到位;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解决消费纠纷责任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继续加大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进行追责。

真诚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工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帮助工商工作再上新水平。

标识:市工商局 工作报告 三民活动

相关内容

本周热点新闻TOP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ICP:鲁B2-20071024号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岛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