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财政收入、编制收支预算和监管财政资金。今年以来,我们以支持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千方百计促进财政增收,加大民生支出,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在全力助推经济发展中做大收入“蛋糕”
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的源泉,我们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支持经济持续发展,带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0亿元,增长20%左右。
(一)加大财政投入帮扶企业发展。安排1.9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金融、会展、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投入3000万元,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设立5亿元额度的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扶持创业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建立金融机构新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贷款投放,预计全年小企业贷款新增300亿以上。搭建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资金平台,统筹安排10亿元,通过土地补偿、贷款贴息等奖补方式支持老城区54户企业搬迁,帮助企业加快布局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
(二)优化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历时三个月对全市104个部门1000多个单位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检查,坚决取缔了依附行政权力的“乱收费”。在继续落实原有收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又取消或停征1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两年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2亿元。
(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加油助力。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两年累计安排14亿元用于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29亿元,通过注入投融资平台资本金方式,支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接线工程、快速路三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积极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扩大补贴品种和补贴对象范围,共发放财政补贴4.3亿元,带动消费39亿元。统筹安排1.8亿元,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服务外包、出口信用担保和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在加大民生投入中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要求,优先保障民生资金,优先落实民生政策,安排民生支出110.5亿元,增长26.1%,高出财政支出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财政资金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促进了全市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奖励资金4.9亿元,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安排1.6亿元用于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比去年翻了三番。投入2亿元补助新农村“五化”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拨付4.8亿元,用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有效保障了基层组织的运转和稳定。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二)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设。增加社会保险支出14.3亿元,全面落实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提高职工工伤、失业保险金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等政策。安排1.6亿元,促进养老服务业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解决了全市未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投入就业补助资金3.4亿元,对公益性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企业稳岗及企业吸纳就业等进行补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亿元,增长26.4%,全市12.5万困难群众受益。
(三)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两级财政共安排1.5亿元,统一提高五市和七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小学每生每年700元、初中900元,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确定了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财政保障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安排1866万元,用于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的学杂费,9000多名学生受益。支持校园安全建设,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4293万元,为82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备校园安保队伍。积极筹措资金,为169所中小学安装交通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安排8981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维修、标准化建设、教育仪器设备更新,以及学生饮水供热等方面,努力让城乡的孩子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
(四)为群众看病就医创造更好条件。新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支出7933万元,支持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安排2.2亿元,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财政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80元、90元提高到120元。累计投入11.6亿元,支持建成了国医堂、市妇儿医疗中心、北部医疗中心、西海岸医疗中心等项目。
(五)大力支持公共福利设施建设。筹措16.6亿元,为七区新增供热面积876万平方米。统筹安排 6.9亿元,支持新建3000套廉租住房和综合整治旧住宅区。安排6亿元用于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和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完善了居民生活服务设施。筹集5 亿元更新1200辆公交车,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安排2亿元支持“十绿”工程,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三、在强化财政监管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37项专项资金开展了预算前评审,根据项目绩效择优安排资金,确保财力用在促发展、惠民生的关键领域。
(二)积极推动政府预算公开。通过青岛政务网向社会公布了财政收支情况和70个部门的收支预算,将群众关注度高的22项专项资金实行全过程预算公开,将专项资金运行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三)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将预算单位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同时,运用技术手段对出国、公车和接待等行政开支进行规模和进度的双重控制。
(四)扎实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银行账户、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
回首即将过去的2010年,我们深感财政工作与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仍有距离:一是财政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在复杂形势下财政服务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够高,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速;三是财政支出结构有待优化,民生保障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四是绩效预算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科学理财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以更有力度的民生投入,对农民增收、居民养老、学前教育、看病就医以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给予重点保障;以更加科学精细的管理手段,努力把纳税人的钱用到刀刃上;加快财政改革步伐,争取在促进全市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新突破。真诚地期望全市人民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监督财政工作,我们将把大家的意见建议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把批评作为改进工作的努力方向,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标识:财政局 三民活动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