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机局2010工作报告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0-12-26 16:16:54 来源:QTV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预计农机总动力达到 7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机械化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方式。完成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36.5亿元,相当于为农民人均增收830元。主要指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领先。

一、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购机补贴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机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今年落实购机补贴资金69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0万元。推行累加补贴政策,重点补贴玉米收获机、花生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补贴比例达到40%。启动购机补贴管理系统,实行农机经销商准入制,缩短了农民购机时间,保证了产品质量。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充分发挥纪检机构优势,抽查核实农户2000多户,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购机补贴对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惠民生作用十分明显。共补贴机具1.7万多台,受益农户1万多户,拉动社会投资2亿多元,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比重提高到16.5%,配套机具比达到1:1.8。

二、精心组织农机生产,转变农机生产方式

(一)三夏农机生产任务全面完成。针对三夏气候异常,小麦收获时间集中的实际,组织了20多万台(套)农业机械上阵,抢收抢种同步进行,全面完成409.6万亩的小麦机收和392万亩玉米的机播任务,机械化生产水平都在99%以上,保证了夏粮丰收和秋作物适时播种。

(二)农机工作重点转移到三秋生产。针对三秋时间长、任务重、难点多的特点,市政府召开会议部署三秋农机工作。全市共上阵各类机械38万台(套),适时完成了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任务。其中,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5460台,完成机收面积262.8万亩,机收率达到68.6%,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9%。

(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在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以花生机收为重点,通过建设农业部示范基地、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全市上阵花生收获机11718台,完成机收面积152.5万亩,机收率达到68.1%;上阵薯类收获机械2296台,完成机收面积20.76万亩,机收率达到49.6%。

(四)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化协调发展。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适时更新小麦联合收割机200台、补贴小型挖掘机50台、“大棚王”拖拉机25台、电动卷帘机1364台、田园管理机1479台,在农业工程、园艺作物和设施农业等领域发挥了较好作用,全市设施农业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70%。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和免耕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等作用。按照积极稳妥、稳步推进的原则,我们以15个示范基地为主体,以农业部试验点为向导,建成33个连片示范方,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35万亩,比上年增长75%。经青岛农业大学测产,今年保护性耕作小麦亩均500.4 公斤,比传统耕作增产14.1%,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为示范区农民增收3500万元。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保障条件

(一)实施农机安居工程。适应全市大中型农业机械快速增长的需要,择优扶持10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库房、维修间和培训教室,解决了一批农业机械的存放难、维修难问题。

(二)实施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工程。引进试验花生联合收获机、茶叶精揉机、耕水机等农机化新装备,建成花生、马铃薯、芹菜、茶叶、水产及设施农业等10处试验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应用安全、低耗、环保型的农机装备800多台,促进了农机生产的节能减排。

(三)实施“平安农机”工程。在5市引进5套移动式农机驾驶员考试设施,配备了电子桩考仪、电脑等,加快建设县级农机安全检测考试中心,极大方便了机手,提高了农机的监测水平,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

(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在胶州、莱西两市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以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机监理、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相关的仪器、设备,提高了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

五、壮大合作服务体系,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全市发展起2000多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其中,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27个,总数达到208个,比上年翻了一翻。共拥有成员6851人,服务农户37.8万户,完成作业面积1055万亩,承担了全市44%的农机作业量。

(二)农机培训工作实现新进展。随着农机技术含量的明显提高,广大农机手亟需提高操作技能。我们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加快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改善机手的培训条件。以农机合作社成员、保护性耕作技术骨干和农机大户为重点,实施新型农民农机培训计划,共培训7755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500人,提高了机手的致富能力。

(三)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新突破。全年组织1万多台农业机械参加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610万亩,为机手增加收入 2.3亿元,比上年增加2000多万元。其中,组织207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实现了由省内向省外的突破。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近60%的跨区作业量。

六、依法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一)“平安农机”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活动,已创建国家级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镇24个。率先开展“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活动,首批评选出12家。

(二)依法管机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农机数量增长较快,安全监管任务繁重。我们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试点,依法加强小型拖拉机专项清理整治。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农机事故重伤死亡率控制在0.8‰以内,在全市13个重点行业和全省同行业保持领先水平。

(三)农机市场监管成效明显。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农机打假护农“金盾行动”,创建星级文明农机销售市场、企业35家,进一步净化农民的购机环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质量投诉和维修行业管理,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总的来看,今年农机化发展形势较好,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的作业需求相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总体水平、强化农机化扶持政策、完善农机化基础设施、壮大农机合作服务体系。

今后,我们将切实转变农机化生产方式,加快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加大农机化投入,重点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标识:农机局 三民活动

相关内容

本周热点新闻TOP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ICP:鲁B2-20071024号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岛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