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市粮食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不断加快粮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粮食供需平衡,市场流通规范有序,生产经营稳步运行。截至10月31日,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完成购销总量16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27%。
一、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加强粮源建设。面对今年粮食市场价格较高、农民惜售心理较重、夏粮托市收购预案启动困难的新形势,我局提前部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了夏秋两季粮食收购各项工作。截至10月31日,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84.6万吨,价格每市斤高于去年0.1元左右,增加农民收入约1.5亿元。二是充实地方粮油储备。全面落实了省政府下达的新增1800吨食用油储备计划,圆满完成了市本级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任务。全市粮食库存充裕,供应充足。三是加强粮食市场安全预测预警。实施粮油市场价格信息监测管理办法,适时启动了监测日报制度,增强了粮价波动应对能力。四是加强粮油保供应急管理。完善应急工作机制,重新核定、调整了市区100余处粮油保供网点,与12家应急加工定点企业签订了协议书,开展了大米保供应急演练和市级储备库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提高了粮油保供应急水平,维护了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仓储流通设施,粮食安全保障基础进一步稳固。一是市级储备库三期工程顺利竣工,项目总投资3618万元,新建高大平房仓8栋,新建仓容5万吨。二是市本级储备油罐容量扩建项目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占地1300平方米,新建罐体容量3000吨。三是依托市粮油综合批发市场建设的市现代粮食物流中心一期项目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建设面积1500平方米,新增交易摊位39个,预计今年市粮油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量将达到30万吨,交易额将达到8亿元。
(三)创新储备粮管理思路,强化储备粮管理措施,仓储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实施《全员百分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工作和技术三大标准体系,指导储备库开展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进仓储信息化建设,开展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活动等措施,切实提高了储备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今年6月,国家粮食局在青岛召开“全国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总结会议”,推广了青岛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先进经验;全省9家企业被评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我市占5家,数量位居全省和计划单列市首位。
(四)加强行业管理服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一是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继胶州、莱西之后,成立了即墨市粮食经纪人协会;对全市222家收购许可资格对象进行资格核查,依法清理30家,促进了多元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二是加强行业管理。推荐上报了22家国家级重点粮油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20家获得批准,将得到国家农发行在资金、技改等方面的重点扶持。三是加强行业服务。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落实56家粮食企业免征2009-2010年房产税等税收项目,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我市6家企业获得“全国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称号,14家企业16个品牌、33种粮油产品获得省级放心粮油称号。
(五)完善粮食执法体系,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粮食行政管理迈上新台阶。一是强化执法保障。全市落实粮食执法经费33万元、执法车11辆、执法人员108名,胶州、即墨、莱西等市成立了粮食执法队。二是加强夏粮收购秩序检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对512家粮食经营者进行了执法检查;我局先后8次对全市夏粮收购执法情况进行了督导。三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依法对社会原粮卫生、储备粮、政策性用粮进行了监督检查,累计抽查113批次;依托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对入市粮油进行专项检查,预计今年将完成检测13000余批次,有力维护了粮食消费安全。四是圆满完成清仓查库任务。全市累计出动120余人次,对27家粮食储存企业进行了清查,做到了数量真实、账实相符、质量完好、粮情安全。五是积极开展争创“全省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活动。积极部署,加强调度,推进了创建工作。目前,胶州、即墨两市已顺利通过“山东省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验收;即墨市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
(六)完善军供保障机制,拓宽军供服务渠道,军供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一是强化军粮质量管理。全面执行新的质量标准,扎实完成了驻青部队军粮保障任务。二是加强军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改造扩建了城阳军供站,胶南军供站搬迁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三是强化服务措施。建设文明服务窗口,延伸服务项目和领域,为部队义务送粮率达到95%以上。四是积极开展双拥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密切了军地关系。五是加强军供规范化建设。全市1个军供站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先进站”;3个军供站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站”和“山东省十强军供站”,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党建、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干部培养方式,选派3名机关干部和3名企业干部进行了上挂与下派双向挂职,在国有单位中开展了主任(站长)助理推荐工作,全面落实人才引进管理规定,面向高等院校招聘8名急需人才。二是突出加强作风建设。教育、规范、督查三措并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治理庸懒行为工作,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外出请销假管理暂行规定》、《新闻宣传报道管理规定》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个别干部进行了查处,工作作风和效能得到进一步改进。三是切实加强党建和廉政建设。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了“深化创先争优创建党建品牌”、“建设学习型机关”等主题活动,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明显增强。我局创先争优的做法被市创先争优领导小组以简报形式在全市推广,纪检监察工作的做法多次在全国、全省粮食系统进行交流;局机关被评为“省文明机关”、“青岛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崇廉安粮”廉政品牌被评为“青岛市廉政文化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2010年,我局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全面掌控粮源的任务越来越重,粮食市场供应渠道较窄,国有资产开发利用率不足,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速度较缓,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解放思想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粮食安全,民生之本”,粮食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全体市民切身利益。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推进“突出四个建设、强化六条措施、实现八项目标”工作思路为主体,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发展的职责履行好,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以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为核心,统筹推进,大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增强粮源掌控能力,加强储备建设和管理,提高军供保障服务能力。加强粮油保供应急管理、粮食市场监管和粮食质量监管,增强粮食宏观调控预见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网格化粮食执法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监督与处置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健全三级质量监测网络,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和消费安全。
二是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为目标,深化改革,努力推动粮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调整开发国有资产,做优做强粮食购销骨干企业,推进居民粮食消费供应渠道建设,构建政府掌握的粮食市场流通网络。抓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原粮集散市场和城区批发市场规模层次,推进业态和经营组织结构调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支撑作用。
三是以加强社会粮食管理为重点,转变职能,着力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化经营规模和实力。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提高粮油附加值。发挥粮食服务民生的行业优势,做大做强放心粮油工程。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完善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机制,落实行业发展各项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标识:粮食局 三民活动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