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国家批准设立的人员、货物、交通工具等出入境的通道。我市设有海港和空港两个一类口岸。口岸办主要是立足口岸优势,协调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海事等中央驻青单位,为我市对外开放服务,为外贸集疏运服务,为口岸现代物流业发展服务。
今年以来,口岸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截至10月份,我市海港口岸外贸货运量实现2.1亿吨,同比增长16.6%,居全国第三位;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958.9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集装箱吞吐量990.3万标箱,同比增长16%,居全国第五位;海港出入境旅客11.7万人次,同比增长55.4%。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132.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共有7项,已全部完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口岸重大项目建设
(一)牵头组织协调并推进前湾保税港区二期封关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完成了土地选址、部分查验设施的土地定价、地上附着物清点、土地办理等工作,制定了查验设施建设规划,目前,海关协勤武警营房等相关查验配套设施已经开工建设,为明年二期封关验收正式运行打下了较好基础。
(二)全力抓好董家口港区口岸开放前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码头建成后必须先经国家批准,列入全国“十二五规划”后才能对外启用。对此,我们将董家口港区开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编制完成了港区口岸开放工作方案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规划,推进了查验设施与码头泊位的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同时,加强了与驻军对接,确定了水域开放范围;多次赴省和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已将董家口港区口岸开放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并上报国家审核。
(三)加快浮山湾港区水域开放确认工作。为促进邮轮经济的发展和确保海上重大赛事活动的顺利举办,按照市规划部署和国家有关程序要求,积极组织查验单位、企业等相关单位协调浮山湾港区奥帆中心水域开放确认工作,多次与军方及省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完成了上报省和国家主管部门的申报工作。
二、着力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壮大口岸开放规模
(一)突出抓好区域性国际空港建设。加大国际航空市场开发力度,经市政府同意,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开通国际新航线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内外航空公司在青增加运力,先后开通了青岛—南京—新加坡客运航线,新增青岛至台北、青岛至高雄客运航线,青岛至韩国济州岛定期航班等4条新航线,并开通了青岛至美国新奥尔良、台湾花莲等地的包机航线,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新开2条空中国际地区航线的任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空港口岸辐射和服务功能,为市民出行和国际商贸往来提供了便利。
(二)大力提升海港口岸开放新水平。招商国际和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的5个码头泊位顺利通过了省开放验收,并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开放启用;前湾四期两个集装箱泊位实现临时启用,共新增口岸集装箱通过能力300万TEU,码头泊位通过能力220万吨,这是自2007年以来,我市口岸码头泊位开放最多的一年,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年内实现3个泊位对外开放的任务。年底前争取再开放北船重工集团的8个码头泊位。
(三)牵头协调推进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办工作。代市政府起草并上报省和国务院开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的文件,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多次赴京与国家相关部委对接。目前,我市开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已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并经省报国家相关部委,正全力争取列入国务院试点总体方案。
三、着力深化大通关建设,强化口岸辐射功能
(一)加强口岸跨区域合作。及时协调查验单位、港口、铁路和货代企业解决区域通关存在的问题,妥善处置了我市物流企业过境箱在二连浩特通关不畅等问题,确保了我市箱源的出入境正常运输。大力支持港口企业开展了美国-青岛-新疆-中亚过境的冷冻货拆箱拼装业务,使青岛口岸成为国内首家国际海铁联运冷冻货运过境口岸,开辟了国际货物海铁联运新通道。截至10月份,我市口岸国际海铁联运集装箱完成8.2万标箱,同比增长26.2%,居全国第2位。
(二)强化口岸通关保障能力。组织协调口岸查验单位完善“移动口岸”机制,对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和海洋节国际帆船周活动入境人员、船舶和物资实行“现场查验、就地放行”一条龙服务,圆满完成了赛事通关保障任务。改革了海港邮轮通关监管模式,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了旅客通关效率,今年以来,已先后有12艘次大型国际邮轮来青,接待游客7000多人次,全年海上客货班轮出入境人员将达到13万人次,均创近年来通关接待数量最高水平。
(三)狠抓以“便利、高效、节费”为主要内容的口岸大通关十件实事。大力提升通关效率,减少企业通关成本,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大港和前湾港全面推行了出口集装箱船舶海上直通业务,已实现出口6000多标准箱,每箱可降低成本近千元;正式启动了青岛口岸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船舶“一站式”联检业务,口岸查验单位实行集中办公,大大提高了通关便利化;组织协调检验检疫等单位,实施了“产地检验、口岸出单”和“口岸转检、属地报检”等进出口通关模式,为辖区相关企业开通了“绿色通道”;积极推进中韩车载物流的发展,已组织中韩货物运输总值520多万美元;扩大空港口岸区域通关合作范围,组织海关、机场集团赴烟台、潍坊、日照、临沂等地,协调设立异地货站,强化了国际物流在青岛集聚和中转。目前烟台、潍坊异地货站已正式运营,威海等货站有望于年底开通。
四、着力推进口岸软环境建设,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水平
(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创新外轮供应市场管理新路子,出台了我市口岸外供工作管理意见,明确了外轮供应市场经营范围、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管理机制,规范了外供市场秩序。
(二)加强口岸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面貌,提升了口岸服务水平。
(三)深化口岸社会监督工作,调整社会监督员队伍,完善监督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加强了整改落实,进一步优化了口岸环境。
总的看,今年以来口岸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口岸转变发展方式步子还不够快,服务水平与面临的新形势还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口岸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前湾保税港区二期封关验收、董家口港区一类口岸开放和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铁跨境集疏运项目,构建我市口岸开放新格局。
二是推进口岸扩大开放,抓好海港口岸新建码头泊位的对外启用,拓展口岸发展空间;突出抓好空港口岸国际新航线,特别是直飞欧美新航线的开辟,推进区域型国际枢纽空港建设,提升口岸开放能级。
三是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完善区域通关合作机制,搞好一站式通关服务,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设,深化大通关改革,努力提升口岸整体服务水平。
标识:市政府口岸办 三民活动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
时间: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