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灯塔·人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1-02-12 19:46:22 来源:今日



 

灯塔是大海会说话的眼睛,是船舶海上航行的“指针”。位于团岛最南端的青岛航标处团岛灯塔,建于1900年,所有进出青岛港的船舶都要依靠它进行定位、导航和转向。而它的守护者,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炳交。1976年至今,35年间,王炳交将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毫不犹豫地留在了青岛最南端的清清湾畔,献给了灯塔。他的生命已经与团岛、与灯塔密不可分,灯塔就是他的家、他的世界、他的人生。

团岛灯塔建于1900年,高16米,最顶端的水晶透镜,是灯塔的光源,也是整座灯塔的“心脏”。当我们登上塔顶,亲手抚摸它时,很难想象,这个连一丝灰尘和油污都没有、精美得如同一尊水晶工艺品的透镜,已历经百年沧桑。

灯塔上端,内宽只有2米。狭小的空间里,王炳交每天曲身爬上爬下十几趟,冒着刺骨的海风,把灯塔的外部、玻璃透镜和顶端的铜球全都精心擦拭和检查一遍。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35年。

王炳交的父亲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军人,他是听着战争岁月里烽火连天的故事长大的。久而久之,一个个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的英雄人物在他心里生根发芽。然而1976年,19岁的王炳交应征入伍后,却被分到了北舰航标中队的团岛灯塔,任务就是管理维护灯塔,这让一直渴望奔赴前线的王炳交感到很委屈。然而不久之后的一件事,令他终生难忘。

30多年来,团岛灯塔的发光、发声、发讯率年年超过部颁标准,从未因灯塔信号原因出过一起海上事故,被评为我国的一级灯塔。

团岛灯塔地处胶州湾口,是进出青岛港的交通咽喉,每天都有上百艘船只出入。日升月落,寒来暑往,面对着茫茫大海,看着潮起潮落,王炳交的心里充满自豪。

因为老家在日照,从登上灯塔后,每一个春节,王炳交都是在灯塔脚下的简易房里度过的。上级曾几次安排他到机关工作,但都被王炳交谢绝了。因为在他看来,灯塔上的每件物品,都是一代代航标人用心保留下来的,它们和人一样,有灵性、有生命,他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标识:感动在身边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ICP:鲁B2-20071024号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岛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