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两甲子,一座城。所有的记忆已经泛黄,只因为我们耽于奔跑,吝于回望。 所有的足迹仍然清晰,只因为过去依然故物,未曾消尽。
所以,当我们有一天真正停下脚步的时候,会发现那些早已模糊的历史,其实都在我们内心深处脉动着,延续着城市的航向。
所以,当我们有一天留心硕德耆宿的片言只语,会发现那些似乎已经久远的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徘徊着,指点着我们的脚步。
因而,我们一切的回想,都是这座城市断断续续的回声:漫长、悠远、深邃。
从1891年到2011年,连亘三个世纪,这座以岛为名的城市,见证了中国120年的风风雨雨,书写了120年的悲欢离合。那些时光、那些情节、那些人物,似乎正穿过遥远,向我们款款走来——不论是温情的、激越的,还是痛苦的欢乐的;亦或欢乐并痛着的,痛并欢乐着的……一切的一切,都让这座城市沧桑而丰厚。
尽管120年的阅历,对中国的城市史来说,还是那样的年少。但这120年,是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的巨大浓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死生蜕变的关键时刻——了解这座城市,就会了解近现代的中国。
好在时空总会提供我们一些节点,给我们一个伫足回忆的借口。那些没有风干的陈年旧账,那些不言而喻的意义,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是如此的重要。
好在洞见总会提供我们一个视角,给我们一个深切反思的由头。那些没有逝去的陌生气息,那些欲说还休的岁月,对这座城市的人们是如此的恳切。
这个节点,是凝固的6月14日。
这个视角,是今年的6月14日。
在这个日子,我们向这座城市的沧桑致敬。
在这个视角,我们向这座城市的未来致敬。
1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批准在胶澳设防。次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兵驻防胶澳,在前海设立总兵衙门。
2
1892年,青岛前海铁码头(即今日栈桥)始建,供海军停泊舢板,运卸货物。
3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军队借口巨野教案,武装占领胶州湾。1898年3月6日,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租胶州湾99年,获准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并在铁路沿线30公里享有开矿权;山东开办各项事业德国具有优先权。
4
1898年4月,青岛港口建设开始,1904年青岛小港工程竣工。1898年9月2日,德国宣布胶澳为自由港,向世界各国开放。
5
1898年9月,青岛第一份建设规划图公布。
6
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胶澳租借地的市区为青岛。
7
1899年4月17日,中德签订《青岛设关征税办法》,规定在青岛设立中国海关——胶海关,实行货物运入胶澳免税,出口或运入内地征税,租界产品免征出口税。7月1日,胶海关设立,阿里文为首任税务司。8
1899年9月9日,胶济铁路动工修建。1904年,胶济铁路竣工通车。
9
1900年6月14日,德胶澳总督公布《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章程规定:青岛附近作为市区内界,分为青岛、大鲍岛、小泥洼、孟家沟、小鲍岛、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会前9区。每区由总督派一人充任区长,区内设“粮约”、“董事”等职,各区由“专办中华事宜辅司”管理。青岛内界也一分为二,界线以内不准建筑中式房屋。1914年1月15日德胶澳总督公布《更订华人准住西人界内章程》,中国人可在青岛区居住。德人原规定欧人居青岛区,其后中国人移住青岛区者日众,至此乃议决废除此限制。
10
1900年7月7日,德国胶澳督署在斐迭利大街(现中山路)和科隆大街(现湖北路)拐角处开办印刷所,组织印刷出版《胶澳官报》,后改名《青岛官报》。
11
1900年10月,德胶济铁路四方铁路公司成立,进行专业维修和组装机车车辆。
12
1900年,胶澳总督府医院(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址)建院,是青岛最早的综合性西医医院。
13
1901年,青岛船坞工艺厂设立。1907年7月1日,青岛船坞工艺厂正式命名为“青岛造船厂”。
14
1903年8月15日,英德联合在青岛开办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厂(青岛啤酒厂前身),生产啤酒以满足侵青德军和商人、侨民的需要。
15
1905年12月1日,中德签订《会订青岛设关征税修改办法》,规定胶澳租借地的免税区域(即保税港区),仅以大港之水域、码头、仓库、堆栈及其附属地为限。1906年1月1日,开始在青岛港实施无税区制度。
16
1906年9月16日,美国在青岛设领事馆。此后至1931年,英国、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芬兰、丹麦先后在青岛设立领事馆。
17
1909年10月25日,中德合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又称德华大学)开学,这是青岛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
18
1910年,青岛商务总会创设,由胶澳租借地全体华商组成,经德国胶澳督署批准,转报清政府农工商部备案,实行董事制,这是青岛第一个正式商会组织。
19
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由济南抵达青岛,考察港口及城市建设情况。
20
1914年8月23日,日德青岛之战爆发。11月,日本占领青岛。
21
1916年4月,日商在四方开办内外棉株式会社青岛工厂,1917年2月投产。日本利用强权又相继开办大康、富士、钟渊、隆兴、宝来、上海、丰田、同兴等纱厂。
22
1918年,青岛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东莱银行开业。
23
1920年2月,经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部批准成立了青岛取引所(即证券商品交易所)。
24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中日在青岛举行行政事宜交接仪式。
25
1923年8月,邓恩铭来青岛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共党、团组织。11月18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成立。中共青岛地方党组织建立。
26
1924年9月20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督办高恩洪发起创办的私立青岛大学开学。
271924年,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成立。
28
1925年1月,中共一大代表、济南地委书记王尽美以孙中山委任的国民会议山东特派员身份到青岛联络各界,成立青岛国民会议促进会。
29
1925年5月29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被镇压,史称“青岛惨案”,成为“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导火索之一。
30
1924年,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建卷烟厂。次年,又在孟庄路7号租地建厂房,称“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今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岛卷烟厂)。
31
1928年10月,青岛观象台增设海洋科,是中国最早的海洋研究机构。
32
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批准青岛为特别市,由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
33
1930年9月21日,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杨振声为校长。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
34
1930年,青岛成立“青岛各界国货运动委员会”,并在河南路东莱银行设立国货陈列馆,每年在此举办一次国货展览,到1933年第四次国货展览会,参加展览的有上海、杭州、天津等地工厂173家,产品6300余种。
35
1932年1月9日,日本暴徒捣毁并焚烧了《民国日报》社和国民党市党部大楼。市党部被迫关闭,报社停办。
36
1932年5月8日,亚洲第一座水族馆——青岛水族馆开馆。
37
1932年,银行中心在中山路开建,1934年完工。由青岛银行同业公会与中国、上海、大陆、金城、山左、中国实业六家银行共同使用。
38
1932年,青岛市政府将八大关划为“特别规定地”,专门用以建筑别墅或私人庭园式建筑,建筑密度最大不得超过50%,建筑物的高度、层数须由工务局批准,围墙、木栅等都有严格规定。到40年代初期,八大关的别墅群格局基本形成。
39
1933年1月11日,上海至北平航线通航,途经南京、海州、青岛、天津,全程1427公里,青岛首次开通空中航线。
40
1933年2月16日,青岛市汇泉体育场开工建设,6月竣工。同年7月12日,第17届华北运动会在此举行。
41
1933年6月,青岛市政府建立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青岛市教育局民众教育馆广播电台。
42
1934年,青岛市政府在白沙河上游月子口修筑水库。
43
1935年1月,青岛市工务局制定《青岛市实施都市计划方案初稿》。
44
1936年,青岛市海滨生物研究所落成,是研究山东半岛沿海生物的唯一学术团体。
45
1936年,青岛第一次评选出可以代表青岛风光最高水准的十个景观,称为“青岛十景”,即飞阁回澜、琴屿飘灯、汇滨垂钓、会崎松月、燕岛秋潮、东园花海、登瀛梨雪、丹邱春赏、湛山清梵、穹台窥象。
46
1937年8月14日,青岛发生“德县路事件”,日本海军以此为借口提出进攻青岛的计划。同年12月4日,蒋介石电令沈鸿烈实行“焦土抗战”政策,伺机撤离青岛。
47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在崂山山东头登陆,第二次占领青岛。
48
1942年6月,兴亚院青岛都市计划事务所正式推出《青岛特别市地方设定要纲和母市计划设定要纲》。
49
1945年10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青岛登陆。10月25日中美军队接受日本投降典礼在汇泉跑马场举行。
50
1945年12月16日,青岛市文德女中教员费筱芝在江苏路张贴反“甄审”标语被国民党士兵枪杀。围绕此案,全市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甄审”斗争。
51
1946年1月25日,中国纺织公司青岛分公司开始接收大康、内外棉、隆兴、上海、公大、宝来、富士、同兴等9厂,接收后按顺序分别改名为中纺一至九厂。
52
1946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土木工程学、水产等15个系,医学院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丁西林、童第周、曾呈奎、朱树屏等知名学者教授应聘执教。
53
1946年11月,蒋介石和美国签订《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美军长期霸占青岛作为军港。
54
1949年3月30日,为反对国民党当局将水产系南迁,山东大学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取得反南迁的胜利。
55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56
1949年12月10日,青岛市委机关报《青岛日报》创刊。
57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青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组织青年工人、学生、农民支援抗美援朝斗争,派出志愿赴朝医疗队、慰问团开赴前线服务。发动全市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走在了华东与全国的前列。
58
1950年8月1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在莱阳路28号成立,1959年扩建为全国性的海洋机构,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学科海洋科研机构。
59
1950年9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建立。
601951年,郝建秀工作法在全国推广。
61
1952年7月26日,四方机厂成功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解放1”型蒸汽机车,被铁道部命名为“八一”号机车。
62
1952年,崂山郊区成立青岛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63
1953年,青岛航海俱乐部建立,地址在南海路,隶属中央国防体育协会。1956年迁至武昌路。1957年改称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1975年改称青岛航海运动学校,为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的体育专业学校。
64
1954年,青岛公私合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65
1955年1月22日,《青岛市1953-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制定。
661956年,蓝烟铁路建成通车。
67
1958年2月9日,青岛“大跃进”拉开序幕。
68
1958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山东大学除海洋、水产、地质三系及附属中学外,其余由青岛迁往济南。691959年,崂山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并开始启用。
70
1964年,青岛市6000余青年下乡、回乡或支边。
71
1965年9月26日,西广场棚户区改造工程竣工,280户居民喜迁“幸福楼”。
72
1967年1月22日,“造反派”夺取市委、市人委的权力,史称“一·二二夺权”。
73
1973年6月,省委决定扩建改造青岛港,6号码头年内开工,8号码头翌年开工。
74
1979年11月12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会上公布青岛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
75
1980年,青岛推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
76
1980年11月,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开业,对搞活流通,繁荣市场意义重大。
77
1981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条跨海大气传输二氧化碳激光通信实验电路在青岛至黄海间开通。
78
1982年5月,国务院批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
79
1982年11月8日,崂山风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80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青岛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
81
1985年3月28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奠基典礼。
82
1984年10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青岛市1984-1990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具有我市特点的“拳头”产品。
83
1985年7月12日,青岛大学正式建立。
84
1986年4月15日,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开工,1989年正式通水。
85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
86
1987年10月1日,前湾港正式开工建设。
87
1989年3月20日,市政府决定在青岛工业系统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1990年1月12日,市政府正式授予11项产品“青岛金花”称号。
88
1991年6月23日—30日,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举行。
89
1992年5月3日,市政府作出加快东部开发建设的决定。1994年6月5日,青岛市级领导机关新办公楼竣工,标志着“东迁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
90
1992年5月4日—6日,青岛市召开对外开放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一园二区三线”的对外开放布局。
91
1992年8月1日,青岛市率先在全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
92
1992年11月19日,青岛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3年3月29日正式对外运营。
93
1993年,青岛啤酒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
94
1994年3月24日,青岛市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争创“青岛名牌”产品活动。
95
1994年5月16日,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奠定了今天青岛的五市七区行政格局。
96
1995年7月,青岛市安居工程全面启动,重点解决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97
1996年1月10日,胶州湾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98
1998年12月23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青岛市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99
1999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规划提出了“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
100
2000年10月26日,青岛东西快速路一期开工。建成通车后,成为横贯城市东西的主干道。
1012001年7月13日22时10分,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青岛同时成为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城市。
102
2001年3月22日,市政府作出全市经济发展重心向西海岸转移的战略决策。
103
2002年1月11日,国内最新型“子弹头”列车——动车组在四方机车车辆厂下线,填补了中国新型动车组技术的空白。
104
2002年7月,青岛出口加工区成立。
105
2005年6月30日,青岛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连接青岛、黄岛、红岛的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工程举行开工仪式。
106
2006年6月14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同意开始筹建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107
2006年6月,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胶州湾北部扩区,形成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108
2006年12月27日,胶州湾隧道项目正式开工。
109
2007年1月6日,青岛铁路客站改造工程正式动工,2008年8月正式启用。
110
2007年11月16日,青岛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正式提出。2008年8月12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1112008年6月,青岛千万吨大炼油建成投产。
112
2008年8月、9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残奥帆赛在青岛举行。
113
2008年9月18日,全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暨启动仪式举行,青岛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搬迁工作。
114
2009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在青岛举行。
115
2009年5月31日,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116
2009年11月30日,青岛市地铁建设工程奠基仪式在地铁河西站举行,地铁工程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117
2010年10月,青岛大剧院竣工并投入使用。
118
截至2010年11月底,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0452亿元,由此成为国内第九个工业总产值过万亿的城市,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119
2011年3月30日,青岛市促进金融业发展大会召开。按照青岛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未来5年内,青岛力争建成六大金融聚集区。
120
2011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提出,青岛在沿海海洋经济区建设中要奋勇争先,努力当好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排头兵。
标识:青岛建置 120周年 大事记
时间:20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