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突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益文化活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三个重点,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 运行高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系列报道《辉煌十一五》今天播出《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城乡文化均等发 展》。
2008年,我市40多个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市群艺馆免费开放前的主要任务是为岛城十二区市培养文艺骨干,免费开放后,声乐班、戏曲 班、舞蹈班、书画艺术班、手工制作班等各类免费培训班供市民选择。同时,市群艺馆以区市文化馆为依托,组织开展全方位的群众文化活动。其中,“欢乐青岛” 广场周周演活动开展12年来,已连续演出近千场。五年来,我市先后投资30多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设施, 投入5.2亿元改扩建了部分基层文化设施。12个区市全部新建和改扩建了图书馆和文化馆,形成了覆盖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的四级公共文化 设施网络。
“新市民书屋”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便民、惠民的一个缩影,节假日里,许多新市民都选择到就近的书屋读书、学习。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实施了以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新市民流动书屋为主要内容的益民图书工程。投资1800多万元,为市内四区449处街道和社区图书 室配送图书杂志60多万册,投资新建农家书屋1000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现了每村每月一场电影的目标。全市文化部门每年组织城乡文化活动近3万项,形 成了“青岛文化大拜年”、“大地欢歌”农村文化艺术节等一大批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气 息,贴近百姓生活的精品力作。
五年来,我市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多方投入和建设管理并举,逐步建立起了惠及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丰硕成果。
标识:十一五 文化
时间:2010-11-27
时间:2010-11-27
时间:2010-11-26
时间: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