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参加特奥运动会的孩子们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0-12-09 20:06:26 来源:今日



 

广州亚运会期间,我们被一个个亚运冠军们的故事感动,而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群孩子,虽然他们智力残疾,却一样勇于尝试、挑战自我,凭着坚强和努力,站上了世界特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自己赢得了喝彩,也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城市赢得了荣誉。今天的《感动在身边》我们就走进青岛特奥运动的发源地—四流南路第二小学,听听那里的老师和学生讲述他们的特奥故事。

一年一度的学校冬季特奥运动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放学后,很多同学主动留下来,练习比赛项目。最近几天大风降温,室外温度接近零度,可大家的训练热情似乎一点也没受到影响。

四流南路二小与特奥的故事还得从十年前说起。2000年,全国第一届特奥地板曲棍球比赛在青岛举行,市里决定组队参赛,经过选拔,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四流南路二小体育老师史鸿飞和他的学生们肩上。这是特奥项目首次进入青岛,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史鸿飞就自己啃书本研究比赛规则,自己动手用拖把杆、毛毡做成训练器材。一切准备就绪,艰苦的集训开始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要领,史鸿飞把复杂的动作分解开,一个一个地教,反反复复地练。当时正值酷暑,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训练,这些肢体协调能力并不是很强的孩子摔倒了又爬起来,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史鸿飞说,因为他们都打心眼里喜欢这些运动,那种单纯和执着,让人心疼又感动。

六个月后,同学们走进赛场,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首战告捷”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随着特奥项目逐渐推广,他们的潜能也一步步被激发出来,练习项目逐渐增多。2002年,在西安举行的全国第三届特奥会上,四流南路二小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2007年的世界夏季特奥会上,五名学生参加了帆船项目比赛,三金一银一铜,孩子们第一次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

“赢了就是冠军,冠军就是最棒的”,简单的信念支撑着这群残疾孩子不断挑战自我,快乐成长。如今,第一批特奥班的学生大都已经毕业,只有17岁的邵磊还在学校,他曾获得世界特奥会帆船比赛的铜牌和东亚特奥会足球个人技术第一名,提起这些成绩,小伙子很得意,对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标识:感动在身边 特奥运动会 孩子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ICP:鲁B2-20071024号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岛网络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