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对来自兖州农村的母子,儿子今年22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患上了“肌无力”,全身行动能力丧失,只有手指能轻轻地活动。为了 让儿子能和健全孩子一样接受教育,15年来,身高只有1米5的母亲,用矮小的身躯,一路从小学、中学一直背到大学,此时儿子已经从一个小孩长成一个1米7 高、130多斤重的大小伙子了。去年,儿子从上千名专升本考生中脱颖而出,以超过录取线1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系。母亲又从把儿子 从济宁背到青岛。
离上课还有半个多小时,杨玉环早早地就把儿子送到教室。找出课本、放好纸笔、看着儿子开始自习,杨玉环悄悄地离开了。为了照顾母子俩,青岛大学特意为杨玉 环提供了一份保洁工作。
每个月,学校都会资助郭帅300元饭费,每学期还有2500元的奖学金和资助金,但杨玉环依然非常节省。从15年前,7岁的儿子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 良症”,全身几乎瘫痪之后,一家人就开始四处求医。大夫曾经断定,这个孩子活不过20岁。
坐在教室里听讲,对郭帅来说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他格外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为了郭帅,杨玉环和丈夫放弃了二胎指标。15年来,丈夫出门打工,杨玉环就背着儿子去上学。郭帅考上兖州一中之后,杨玉环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踩着一辆三 轮车,走过10里山路,送郭帅进城上学。
2006年,郭帅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本科线,可由于身体原因,他被多所院校拒之门外。在济宁当地媒体的帮助下,郭帅进入了济宁学院读专科。大学三年,他的成 绩一直名列前茅,顺利考过了英语四六级之后,还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2009年,郭帅拿到了青岛大学专升本的录取通知书。接到通知书的一天,家里就 跟过年一样,那一天杨玉环决定,背着儿子到青岛。
这两天,郭帅的父亲来青岛探望他们。杨玉环说,要买两个好点的菜,改善一下生活。因为汤是免费的,杨玉环特意为儿子多打了几碗。
简单吃完饭,郭帅的爸爸想到外面找份临时工,杨玉环推着儿子回宿舍。学校在软件园对面的研究生宿舍给娘俩免费安排了一个单间,但要从学校走半个小时才能 到。
这两天郭帅正要报名考研,下周他还要去济南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虽然儿子全身上下只有十指能动,但杨玉环始终坚信,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定不会比别人差。
标识:感动在身边 杨玉环
时间:2010-11-09
时间:2010-11-08
时间:2010-11-06
时间: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