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国第一批新长征突击手、省优秀共青团员、青年积极分子...然而他却是一位先天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对于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学会写字就十分不简单,更不要说练习书法了,但是这一切在他身上都实现了,没有手拿笔,他就尝试着用臂膀夹着毛笔,写出了获专家好评的书法作品,而他的臂膀也因此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几十年来,他还十分热心当地的文化工作,在乡村传播着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他,就是胶南市大村镇文化站的阎德文。
这些书法作品有的俊秀飘逸,有的大气磅礴,还有的古朴清雅,它们都出自阎德文之手,一笔一划都是他用臂膀夹着毛笔完成的。
九岁那年,阎德文提出要上学。面对天生没有双手的孩子,他的父母一阵心酸,连吃饭都要人喂的孩子怎么能上学呢?但是经不住阎德文的再三央求,父母还是带他去了。
不知臂膀磨破了多少次,结了几次茧,阎德文终于会写字了。从踏入校门开始,他就以一种痴迷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成绩名列前茅,一年级还没上完就跳级到了三年级。然而初中刚毕业就赶上了文革,阎德文带着遗憾回到家,新的问题摆在面前,他该如何劳动呢?
靠着一股子拼劲,阎德文不仅学会了地里的活计,还担当起了村里团支书的工作,因成绩突出,他获得了“新长征突击手”、省优秀共青团员、青年积极分子等称号。1981年,阎德文被调到公社文化站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自学获得了大专学历,还积极参与到当地文化研究之中。
在从事这些工作的同时,30年来,阎德文每天坚持练习书法。青岛书协名誉主席王梦凡题写的“卓劳可钦”,就是对他最好的褒奖。他的书法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其实阎德文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就是1992年他被诊断患有直肠癌,动过大手术,休养两年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但是阎德文很少提及这些,他相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用他的话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标识:阎德文 书法 残疾人 胶南
时间:2010-08-18
时间:201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