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介绍信和酒票排队买酒
计划经济时代,在普通的酒店和商场里根本见不到青岛啤酒,想买青岛啤酒需要凭介绍信和酒票。如今,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 ,还留存着青岛市人民政府为钓鱼台国宾馆购买100箱啤酒而开具的介绍信。
那改革开放之前的青岛人怎样喝散啤呢?据介绍,那时喝散啤都要到饭店排队去打,因为别的地方不准卖。人们常常手里拎着暖壶、铝水壶,一等就是一个小 时。如果是在饭店里喝散啤,则会见到两种“酒具”:玻璃罐头瓶和吃饭的大碗。服务员把大碗摆在柜台上,拿起舀子,从大缸里舀上满满一舀子啤酒,从头开始一 碗一碗地把啤酒倒在里面,顾客则排着队端走自己的酒碗。而这段大碗喝啤酒的历史,持续了至少20年。
如今的青岛人用塑料袋打散啤,在全国成为一绝。青岛市民下了班,顺便打上几斤散啤,那是半袋黄色清澈的啤酒加上半袋白白的泡沫,回家后先找个地方挂 起来,忙活好了晚上的饭菜,一只手提着塑料袋,另一只手拎起塑料袋的底端,把含着凉气的散啤倒进杯中,就这样,晚饭开始了。而在青岛的餐馆、小吃摊上,塑 料袋装散啤也随处可见,青岛人的豪爽、热情便洋溢其中。
一个企业捧出的节日
啤酒是激情和狂欢的代名词。1991年,青岛啤酒发起和创办了第一届啤酒节。啤酒节首次举行,便吸引了省内外40个啤酒生产厂家携近百种品牌的啤酒来青参节,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啤酒厂或代理商参加了展销和交流。
为期8天的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 ,由此确立了啤酒节作为青岛最大节庆活动之一的地位。当时就有人评价说:啤酒节使得青岛这座美丽、浪漫的城市更富有魅力了。就这样,一个企业与一个节日结 下了不解之缘,每年夏秋季节,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都会翻滚起金黄色的快乐海洋。
至今,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统计显示,2010年第二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0万人次,消费啤酒1007 吨,直接拉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全市范围内的星级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甚至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而节日期间,聚集的巨 大客流和商机 ,对青岛市的经济贡献明显超过每年的“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
同时,作为特色文化的载体,啤酒节对加快青岛与世界的交融并进也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啤酒节已多次蝉联中国十大节庆之首,成为与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相媲美的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推动了青岛由城市品牌向品牌城市的转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标识:青岛啤酒 青岛 青啤
时间:2011-08-11
时间:2011-08-09
时间:2011-05-01
时间:2011-01-10
时间:2010-08-28
时间: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