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点击关闭提示
点击空白处开始
提示:背景音乐如未自动播放可点击右上角按钮播放
序号 | 方法 |
---|---|
1 | 不要轻易将自己、家庭的重要信息如电话、地址等泄露给他人 |
2 |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谨防上当 |
3 | 涉及个人信息和财产等敏感信息时一定要确认 |
4 | 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行为 |
某男子在网上看到一个“投资理财”广告,于是萌生了赚个零花钱的想法。他按照对方推送的二维码扫码进群并且下载了一个叫“某银某汇”的App进行网络投资。刚开始,该男子还能收到返利,尝到甜头后,该男子还拉着亲朋好友一起来投资,几人向该平台指定的个人账号连续转账共计7万余元。在需要提现时,客服却以流水不足为由,要求他们再充值3万元才能提现。这时,他们才惊觉被骗。
1.投资理财要通过正规官方的理财机构办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更不要向陌生人或陌生机构汇款。
2.大家要对超高收益的投资保持戒心,不要被暂时的高利率迷惑了双眼,切勿相信只挣不赔的“买卖”,避免落入网络投资理财诈骗陷阱。
名称 | 介绍 |
---|---|
计算机病毒 | 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 |
口令入侵 | 指使用某些窃取到的合法用户的账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 |
节点攻击 | 在突破一台主机后,以此主机作为根据地,攻击同一网络内的其他主机 |
SQL注入攻击 | 注入一段能够揭示隐藏数据和用户输入的代码,获得数据修改权限,全面俘获应用 |
DDoS攻击 | 用大量请求压垮目标服务器,利用DDoS攻击吸引安全系统火力,掩护入侵行为 |
网络钓鱼 | 伪装成正常网站以在用户使用时窃取输入的信息 |
垃圾邮件 | 向邮箱发送大量垃圾邮件,从而使邮箱被撑爆而无法使用 |
网络攻击技术和攻击工具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使借助Internet运行业务的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主要趋势有:
1.越来越不对称的威胁
2.攻击工具越来越复杂
3.发现安全漏洞越来越快
4.防火墙渗透率越来越高
5.自动化和攻击速度提高
6.对基础设施威胁增大
7.某些国家发展网络攻击武器
8.我国互联网持续遭受境外网络攻击
1.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不随便运行陌生人发送的程序
2.尽量避免从互联网下载不知名的软件、游戏
3.设置高强度密码,在不同账号不设置相同密码,定期更换密码
4.及时安装系统和程序安全补丁
5.不随便运行黑客程序,这类程序很可能携带木马病毒
6.使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7.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2019年2月,北京字节跳动公司向海淀警方报案,其公司旗下抖音APP,遭人拿千万级外部账号密码恶意撞库攻击,其中上百万账号密码与外部已泄露密码吻合。
字节跳动系统实时监测到攻击后,为防止黑客利用撞出账户实施不法行为,字节跳动公司通过安全系统,实时对所有疑似被盗账号设置了短信二次登陆验证。
经警方侦查,发现湖北籍男子汪某有重大作案嫌疑,5月底,海淀警方将汪某在家中抓获。据了解,汪某毕业后一直无业,便利用其掌握的计算机能力,控制了多个热门网络平台的大量账号,随后通过在网上承接点赞刷量、发布广告等业务牟利。同时汪某还编写了大量撞库代码,对目前网络上比较热门的网络平台进行撞库,然后控制撞库获取的账户,累计获利上百万元。
1.使用账号时应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2.《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序号 | 危害 |
---|---|
1 | 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 |
2 | 冒名办卡透支欠款 |
3 | 案件事故从天而降 |
4 | 账户钱款不翼而飞 |
5 | 个人名誉无端受毁 |
6 | 商业机密一览无余 |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6.慎在微信中晒照片
7.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8.避免连接免费WiFi
9.应用程序只提供必要的权限
江苏丹阳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公安部督办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及10多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该团伙贩卖公民信息数量巨大,且贩卖信息中包含数据种类繁多,涉及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流水等众多信息。经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30名犯罪嫌疑人共贩卖公民个人信息6亿余条,违法所得800余万元。
《刑法》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切勿因一时冲动走上歧途!
点击返回首页